懷揣著大把的現金,以及頭頂“中國最受尊敬的企業”和“國內最受關注的企業之一”的桂冠,中國最大的移動通信設備制造商——華為以及它的創始人任正非,始終會把人們關注的焦點停留在他們的節點上。進入2008年,華為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2007年年報顯示,華為銷售收入已達125.6億美元,躋身世界通信設備商的前五強,似乎應該是慶功的時刻,然而,任正非卻在華為公司喊出了“冬天論”,而這已經是任正非在第三次警告冬天,而且,這“冬天”一過就是八年。
早在2000年,華為以全年銷售額152億元,利潤29億元人民幣位居全國電子百強首位的時候,其創始人任正非卻大談危機和失敗。最著名的就是其長達13000字的《華為的冬天》,這篇被企業界廣泛推薦并應用在企業管理中的經典文章,已經成為了中國企業界作為居安思危、尋求自身變革的案例。
而在汽車業界,李書福的“冬泳論”同樣引起了行業的巨大反響。李書福在一次吉利公司高層管理形勢分析會上,針對目前國內外經濟形勢及汽車行業和市場現狀,為吉利汽車今年下半年的目標任務完成確立應對策略而提出了“冬泳論”。該論調認為:汽車行業和IT產業不同,汽車企業不能被動“過冬”,而是要憑借自己的實力和膽識去進行“冬泳”運動,要善于在大冬天里找到大商機,創造大希望、形成大優勢。
在中國IT業界和汽車業界,華為和吉利應該是兩個標桿性的企業,不僅僅是他們代表民族企業在與國外品牌競爭時所取得的成績,而在于這兩個企業的領導人,分別在某一方面代表中國企業家不同的企業經營方式和企業對外傳播的思路以及帶給中國企業業界的思考。
在中國企業界,任正非是一個教父級的人物,其在中國企業界的影響力在目前還無人能出其右。作為華為的創始人,任正非留給后人的文化產品肯定不僅僅是狼文化。他的《我的父親母親》、《北國之春》、《華為的冬天》、《華為的紅旗到底能打多久》等飽含感情和思辯的文章一定不僅僅是我們這代人爭相傳閱的,后來的研究者也許也能從這些文章中尋找任正非的性格、人品、經歷的蛛絲馬跡,以及華為管理和經營理念的精髓。
而李書福及其吉利汽車作為中國民族汽車工業發展的一個縮影,其在汽車業界的言論足以引起汽車行業的地震,同時也使得李書福成為吉利汽車活生生的形象代言人和傳播載體。雖然汽車業界都稱呼李書福為“瘋子”、“狂人”,但似乎李書福對此樂此不疲,欣然接受。也許,這種宣傳效應,在媒體的始作俑下,可能比花個幾千萬的廣告費還管用。
上一頁12 3 下一頁
下一篇:沒有了